教育部王旭明“最新”建议,老师赞成,家长拍手叫好:就应该这样

小时候读了背了很多东西,当然不能尽懂,但不影响背,而且我认为很受益,好处是以后慢慢呈现的。读三字经为什么一定要孩子马上懂意思,读起来朗朗上口,培养了音韵感,不行吗,随着年龄增长,会有新的理解和体会。我觉得学东西在于过程,而不是是否马上呈现了现实的好处。

并不是所有的小孩子都不喜欢三字经,也不可能所有的小孩子都喜欢,是不是。学东西本身自我就有一个筛选过程,而且有的东西当时觉得挺痛苦,过几年反过来看又会喜欢的不得了,什么事也不会是绝对的。

中国文学文化本来应该是有梯次的,应该分阶推进。而我们现在的教材内容的连续性太缺乏,比如小学的时候记忆力好,多背诵些古文古诗词,包括三字经;随着年龄增长,年级越高,就可以在文釆上,内容上,时代背景上再做进一步的学习、理解;等上高中就可以开更深刻内涵的古书古文课。

我是六十年代生人,我们所掌握的古诗词古文基本上都是小学的背诵,初中也有一部分。当时也不是全懂,但是慢慢长大了,就懂了。现代的教育完全是应该教育,升学不考的就不教不学,上高中了,理解力增强了,可是脑子里没攒下东西,所以什么也没有。

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满足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本特征和关键能力。这一素养在教育事业愈发重要的时代,占据着很大的地位。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能力,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道路。

学生不仅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培养阅读的兴趣,还能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些都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本文将对日常生活中如何积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等几方面,提出建议并落实到具体策略

一、教师带领学生一起从课文出发,开展课外阅读

学生学习最主要的战场在课堂,课堂是学习一切的基础,而教师则是至关重要的人物。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仅仅课堂上的知识是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由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就显得特别重要。例如教师在教到《羿射九日》这篇文章时,在讲完书本上的知识的同时,应带领学生一起探索其他的传统神话故事,学生共同分享,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正是培养兴趣,建立爱好的阶段,如何正确引导决定了学生日后的成长方向,小学教师的任务极其艰巨。

二、教师应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很小,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做事情可能只是一时头热,一时的热爱过后就忘记了。如何正确地将兴趣变成习惯,是这个阶段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阅读是一个因人而异的事情,但是对于理想的阅读有或多或少的指导原则。

例如,保持专注和开放。不要将视野的极限视为世界的极限,也不要盲目地相信书本上的知识。相反,应该寻求自己的理解,而不是追求数量过多,而是要确保质量。例如教师的教学进展到《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不但要向学生讲解历史背景,历史活动,还要指导学生记笔记,并将相关历史进行整理归类。阅读要做到专注用心,记笔记也是阅读习惯的一种,可以很好地对知识进行沉淀积累。

三、教师应开展多元的课外阅读活动

书本里的内容不能完全满足小学阶段学生的求知欲望,正确地向学生灌输课外知识,需要一定的策略和方法。教师可以开展许多课外活动,例如进行亲子阅读,演讲比赛,情景模拟。当学生在享受阅读带来的欢乐的同时,还可以享受与父母在一起的幸福时光,并且更能加深亲子情感。

同时,将针对特色主题开发阅读作品,并在阅读班级共同制作阅读作品,例如:黑板报,阅读清单,手绘阅读日记,阅读思维导图等。例如教师进行到《动物王国开大会》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开展情景模拟,扮演小动物,亲身体会,享受童话的乐趣。教师也可以举办童话故事分享活动,学生将自己收藏的童话故事与大家共享,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

总结:总而言之,书本上的内容不足以令小学阶段的学生完全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发散学生的思维。阅读不仅仅是兴趣,更是一种能力的体现。

在这个教育变革越来越快的时代,教师和家长必须紧紧地跟上时代的脚步,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做最大的努力,课上有教师,课下有家长,家校的理解与配合,是对学生学习阶段最好的支持。小学语文的阅读,则是这一切的基础,只有将课内课外结合到一起,才能最好地发挥出阅读的作用,展现阅读的魅力。

上一篇:教育部发布通知!专科生迎来“坏消息”,本科生迎来“好消息” 下一篇:中纪委点名在线教育,教育部将多措并举持续规范校外线上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