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联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教育主题活动的通知》,通知提出“充分发挥农事节庆教育价值,为青少年农耕文化教育提供实践课堂……力争用3—5年时间,打造一批中国农民丰收节农耕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形成一批实践教育活动品牌。”

活动.资讯

【活动时间】2020年10月31日—11月2日

【活动地点】北京 ● 农广大厦(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24号)

【参加人员】政府机关、开发商、运营商、规划设计院、投融资企业及相关产业链董事长、总经理等核心高层

【本期亮点】康养政策分析、拿地策略、产业勾地、康养项目开发运营、投融策略、案例解析、产业导入策略、资本倾向、项目实地考察……

至此,乡村振兴与劳动教育实现衔接,而劳动教育的落地实施将惠及无比庞大的中小学生群体。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我国在园幼儿4713.88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1.54亿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3994.90万人,合计超2.41亿人

两亿多青少年参与劳动教育,将为乡村振兴带来活力,为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示范园等涉农项目带来庞大稳定而持续的客流。

其实,今年以来,推进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政策频出,而且步步推进,不断深入。

政策回溯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意见指出,之所以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是因为“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

为解决上述问题,《意见》进一步提出,实施劳动教育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同时,要求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随后,6月3日,教育部公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劳动课被纳入必修课程,共6个学分,综合实践活动8个学分(参照语文数学均为8学分,外语6学分)。由此可见,教育部推进劳动教育发展的力度日渐深入。

紧接着7月7日,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要求“结合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农民丰收节、志愿者日等,开展丰富的劳动主题教育活动。安排一批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确认一批厂矿企业作为学工实践基地。”

一方面我们看到劳动教育相关政策密集出台,而另一方面,作为劳动教育实施的承载方,乡村振兴项目也在不断推进完善。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要求,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未来几年,乡村振兴发展将进入深水区。

就目前乡村振兴项目发展现状来看,多数标杆项目,经过多年发展已实现乡村繁荣,如袁家村、鲁家村、浔龙河等地,乡村振兴项目的发展繁荣,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场地、课程内容、师资以及其他配套支持。

政策力推背后,还有市场深层次的需求。

市场需求

从学生角度来说,孩子天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不受拘束地到处探索,他们在紧张学习之外,更希望能有一个没有围墙的学校。

从家庭角度来看,中厚明德产业研究院多年跟踪研究发现,家长期待孩子在校外教育中能培养基本生活素养能力,其中劳动教育是主要手段之一,并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学校角度来看,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被纳入必修课,开展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是现实所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

而当下孩子步入社会职场,政企单位更希望他们能拥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踏实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劳动教育则可以帮助孩子在青少年阶段就培养知行合一的素质。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明确指出:“劳动以外的教育和没有劳动的教育是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的。如果一个学生进行十年制教育,仅仅教给他科学基础知识,从不让他接受劳动训练,而在他毕业时把一把铲子交给他开始劳动,那么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悲剧”。

正如一些校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他们希望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劳动教育,家庭是学生第一个开展劳动教育的场所,学校主要是进行一些理念教育,而社会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劳动教育基地,让学生开阔眼界。

其实,劳动教育在国外已经有数十年的发展历程,而且基本融入学校常规课程之中,已经固化成为学校的传统项目,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配合默契。

国外案例

在日本,劳动教育渗透到幼儿阶段,为让孩子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幼儿园会开展体验劳动,活动形式有手工活动、劳动才艺展示以及播种收获体验;小学阶段则强调独立劳动,开设生活和家庭课程,让学生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初中阶段注重培养强化劳动技术,关注自我认知和科学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培养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技术思维;高中阶段会加强劳动教育,理解生活产业的社会性意义和作用,合理地解决生活产业中的各种问题。目前,日本已形成小学、初中、高中贯通一致的劳动教育。

另外,日本为应对全国性的农村衰退问题,自然学校扎根人口稀少的乡村、山区的数量不断增多。

这些自然学校为参与者提供全年的乡村生活体验课程,他们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从而最后能达到知行合一,让自然教育与自己的日常联系到一起。

除此之外,自然学校还会提供农业体验、畜牧体验,让人们接触第一产业,了解生命和食物间的重要关系。日本很多农场、牧场为青少年提供农事劳动体验活动,如例如北海道的大沼牧场,提供儿童养马课程,通过每天对于马的喂养、清洗、牵引、骑乘,建立与马的关系,感受生命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在芬兰,学校开设了很多学生们能动手实践的课程。芬兰人认为孩子们在动手过程中要运用基本的数学概念或者物理化学生物知识,只有实际做了才能更好的应用、理解、体会这些知识的用处,在实践中手心脑同时参与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为此学校为孩子们配备了手工课教室,而且工具一应俱全。手工课作为芬兰国家必修课程进入了中小学,与语文外语数学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课表里占有课时,一般小学阶段的孩子一周有两节,初中有一节或一节半。课程包括木屋木盆等工艺品制作、理财、烹饪家庭经济课等系列课程。比如,烹饪课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孩子学做饭,而是让他们更好地理解食物搭配营养膳食的重要性以及厨余垃圾如何处理,进而培养孩子的垃圾分类能力,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老师还会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做某种食物的时候,种出食材需要多少水,运输过程中需要多少汽油,让孩子理解食物背后的东西,通过烹饪这类日常小事能让孩子学到更多知识。

其它还有纺织课,比如做手套、做布艺玩偶、针织品等,而且成年之后他们还保有自己的爱好。

芬兰学校特别注重社会资源的运用。因为芬兰基础教育课时少,低学段孩子放学比较早,一放学孩子们就涌入博物馆、图书馆等,甚至体育馆、工厂、农场、超市、市场、街道都成为孩子们学习场所,实现学校、社会、家庭多方联动。

日本、芬兰等一些教育发达的国家,劳动教育的发展并不逊色于学科教育,而且从这些国家多年的发展经验和数据来看,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有助于培养孩子身体素质、创造力、坚毅品质以及获得幸福感的能力。

劳动教育怎么做?

政策支持决定项目能不能做的问题,市场情况决定项目能做多大的问题,那么,劳动教育该怎么做则是乡村振兴项目面临更为实际的问题。

中厚明德一直提倡一个理念“项目既要漫天星斗,又要有耀眼明月”。那么,乡村振兴项目发展劳动教育什么是“星斗”什么是“明月”呢?


漫天星斗:劳动教育纳入学校必修课,劳动教育课程则成为学校学期中的教学活动。那么,乡村振兴项目则可以根据学校需要开发常规基础课程,课程内容可根据各学段设置。教育部曾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推荐主题汇总》,其中有数百类课程形式可供参考。比如,针对1-2年级,可以设置“我与蔬菜交朋友”、“我有一双小巧手——手工纸艺、陶艺”课程;3-6年级,可以设置“跟着节气去探究”、“我是小小养殖员”、“家乡特产的调查与推介”等;7-9年级,则可以设置“走近现代农业技术”、“种植、养殖什么收益高”;10-12年级,可以设置“农业机械的发展变化与改进”、“做农业科技宣传员”等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限于文章篇幅,如需课程设计详细资料,可在公众号内回复“劳动教育”获取)

在设置基础课程之外,需要开发更深度的课程内容。中厚明德产业研究院认为,与乡村振兴项目相结合的劳动教育,不仅仅是体验学习传统农业,更需要让孩子了解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不少乡村振兴项目中都有“XX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深度的研究性学习课程。比如,学生可以在研究院专家教授的指导下,可以研究学习各类主题内容,诸如“人工播种与智能播种对比研究”、“无人机喷洒农药效率分析”甚至也可以引导学生把视角放到乡村振兴基层组织研究上来。

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不仅实现孩子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反哺乡村。比如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就是来源他在江苏省吴江县开弦弓村的调查研究资料。

耀眼明月:劳动教育基础及深度课程奠定之后,还需要制造小“高潮”,农民丰收节就是一个很好的爆点。节庆活动不仅为乡村提供成果展示的机会,也为孩子劳动教育成果提供展示的舞台。

乡村振兴项目方,可以以基地为重要依托,推动实践教育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规划设计一批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农事节庆专题研学教育线路。丰收节节庆活动可以实现政府、教育部门、家庭、社会多方联动,把丰收节变成城乡互动的劳动教育嘉年华,成为亲子家庭喜闻乐见的教育休闲体验活动。比如,徽州一些乡村旅游景区,就利用当地的草龙民俗体验制造节庆效应,成为了劳动教育活动的点睛之笔,而且构成了城乡孩子的共同记忆。

除上述“星斗”和“明月”之外,反向输出也值得重视。所谓反向输出,即为学校提供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室。按照《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要求,“学校要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提供配套硬件资源与耗材,并积极争取校外活动场所支持……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专用活动室或实践基地,如创客空间等。”如果农场或基地有成熟运营模式,可以走进学校,输出整套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及硬件设备。

挂一漏万,本文旨在为乡村振兴项目提供劳动教育活动开展思路,项目实施中可以根据基地具体情况和客源需求灵活设计,但切记要抓住“漫天星斗”的基础主线,深度亮点点缀,制造爆款“耀眼明月”活动的基本理念。

结语

因新冠疫情和国际局势的影响,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底定。新型乡村振兴项目将有无比大的潜力,而劳动教育的落地,将是首轮红利。同时,我们也看到,文旅部数据显示2020年第二季度,乡村旅游环比增长达148.8%。乡村振兴相关产业发展动力强劲,劳动教育将迎来爆发式发展。

上一篇:教育部党组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科技大学全体巴基斯坦留学生重要回信精神下发通知 下一篇:教育部宣布归国迎来重大改革,海归:早该已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