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运动空间不足是摆在广州市越秀区东川路小学校长彭玉光面前的一大难题。这所百年老校占地面积小,南北两个校区面积一共才4000多平方米。由于地处老城区,学校场地受限不能外扩,一下雨,学生就没场地上体育课。

如何解决?借着越秀区校园微改造的东风,东川路小学以聚零成整思路,通过将首层打通等措施,把碎小空间连成片区,增加了学生体育活动空间。学校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将首层的几间小杂物间打通作为乒乓球室,将首层部分课室打通作为体育活动场地,还将仓库打通作为羽毛球场。现在,即使下雨天,学校都有足够的场地,能同时容纳3个班上体育课。

越秀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回应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近年来,越秀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为原则,以微改造“综合整治、延续文脉”为内核,大力开展校园功能“微改造”。近3年,越秀共投入超5亿元实施东川路小学等学校(校区)校园功能微改造工程,不仅扩大了学校后续发展空间,还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增加了优质学位供给,令老校焕发新的生机。

人车没有分流,停车场在校门旁边,存在安全隐患……调研中,越秀区旧部前小学了解到家长、学生对校门改造的呼声很高。于是,学校着重改造校门,将校门往里移,将停车场改造成学校广场,解决人车不分流问题。学校还专门设计连廊,为学生遮风挡雨。

老城区土地资源有限,很难外扩,怎么办?越秀区加强统筹规划,以打造品质校园为目标,在消除校园安全隐患的基础上,重点完善校园外墙翻新、文化连廊建设,增设读书亭、鱼池、书咖等拓展校园活动空间。改造后,学校功能区域分布更合理,功能场室配套更完备,育人环境更优美。

越秀区铁一小学传承着铁路红色基因。走进铁一小学,仿佛开启一段火车之旅。学校采用枕木黄、橄榄绿、铁锈红三色为主基调,将门口传达室设计成火车头形状,学校外墙如车窗,大厅如月台,每个连廊尽头是圆拱形的涵洞。学校围绕铁路文化,打造七彩教学楼、金色跑道,营造拥抱阳光、向幸福奔跑的校园文化。学校在改造中着重设计让学生自由活动、舒展的空间,设计幸福广场、和谐广场等四个广场,节气庭院、冰心庭院两个庭院,并设东、西、北三个操场。

“短短52天,学校焕然一新。走进学校,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相结合的气息扑面而来。”旧部前小学学生李崇玮介绍。走进校门,映入眼帘的是古朴的红色、灰色,文化广场左边立着放大的“1921”办学年份,右边木板上刻着“旧部前赋”和办学历程。往里走,校史展览中心如同一个小博物馆,展示着学校百年来的历史。

越秀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微改造中,该区着重引导学校发掘学校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所属街区历史风貌,凸显文化底色。旧部前小学在改造中就着重凸显了百年老校的历史底蕴。学校对现有建筑的细节和外墙作出调整改造,打造了集历史与艺术于一体的文化广场,集广府中医药文化与植物观赏于一体的科梦园,展现百年老校文化内涵与底蕴的展览中心。

“校园基建要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突出文化育人。”越秀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越秀区加强校园功能规划与学校文化相结合,建设能够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办学理念的校园项目,“文化特色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凝练加强,进一步挖掘提升,这样才能千校千面、一校一特色,建筑风格、校园文化各美其美”。

作者:通讯员 连燕纯 本报记者 刘盾

上一篇:从全球领导力的高度培养人才 下一篇:山东多地启动暑期“官方带娃”